当前正值暑期,汛期叠加高温天气,极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挥发,需高度警惕有限空间作业风险。据初步统计,今年以来,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9起。特别是7月发生有限空间较大事故12起、同比增加6起,是近两年同类事故最多的月份。
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缘何反复发生、屡禁不止?结合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,笔者认为其背后的“三不”或许是症结所在。
一是“不知”。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,企业在建立、完善安全生产制度、台账方面已有明显进步。然而,制度建立不等于责任落实。笔者在检查中发现,一些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,对于什么是有限空间、企业存在哪些有限空间、有限空间作业需配备哪些应急器材等基本情况竟全然不知。例如,某工贸企业将所有涉及“空间”的设备全部辨识为有限空间并张贴警示标志,这种宁错辨一万、不漏掉一个的行为,看似是从严管理,实则是“无知”的体现。再如,有些企业看似风险辨识管控清单、有限空间作业培训签到表、相关考试试卷等资料齐全完备,但仔细检查便发现,台账是应付检查而伪造的,员工对于有限空间作业风险以及作业的基本要求并不了解。如此行事,出事故只是时间问题。
二是“不懂”。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与作业人员不懂操作规范有很大关系。一来,不懂如何规范操作。有限空间作业属于危险作业,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方案,并对作业人员、监护人员、现场负责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培训。然而,实际工作中,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、安全培训缺失等情况很常见,作业人员根本不懂什么才是规范的作业流程,“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”的安全规定被置若罔闻。例如,某公司在对沉淀池进行清洗作业时,1名员工在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、未佩戴防毒面具的情况下,就直接开展作业,导致中毒死亡。二来,不懂如何规范施救。在未采取可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,不仅于事无补,反而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。在检查中,笔者就发现不少工贸企业员工并不懂正压式呼吸器的佩戴使用方法,也不会使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。这就意味着在遇到危险时,这些员工只能是“盲人骑瞎马”。
三是“不管”。由于有限空间作业并非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常态,因此部分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存在重视不够、放任不管的情况,主要表现为“不想管”和“不会管”两方面。关于“不想管”,笔者检查发现,尽管有的企业有污水处理池并将之辨识为有限空间,但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开展清污作业,因此也未配备有限空间作业的劳动防护用品、未开展相关应急演练等。由此可见,部分企业并未真正认识到有限空间作业风险,仍存在“打一鞭,动一步”的现象。关于“不会管”,尽管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《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》,对作业安全保障、现场管理等作出明确要求,但现实中部分企业并未落实到位。例如,有些企业虽制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,但存在未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作业实际情况不符、安全防范措施不具有针对性、监护人与作业人为同一人等情况,究其原因,还在于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不足。
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,必要而紧迫。笔者建议,可争取将有限空间作业纳入特种作业目录,实行前置许可管理,一来可提升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重视程度,二来也能据此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事故。同时,有关部门还应持续加强警示教育,将有限空间作业纳入常态化监管的必查项,紧盯隐患整改,坚决防止“检查一阵风、查完就放松”。